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交流平台    教师频道    教师培训    乐学乐教 活水长流

乐学乐教 活水长流

创建时间:2020-10-23 10:37
浏览量:0

            

  “竹节人”是什么?怎么玩?看到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九课《竹节人》,大家都惊呆了。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玩竹节,及看到老师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表现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师生间的情谊。在备课时,80后的老师们都说没有见过竹节人,更没玩过竹节人,竹节人离00后的孩子们的生活就更遥远了。怎样拉近作者和学生的距离,让孩子轻轻松松学课文呢?邹校长提出一个的建议:老师们先学着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再带着学生去学课文。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次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

(一)语文书,仔细读,竹节人,活起来。

   制作方法: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玩法: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人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

(二)空笔杆,穿上线,竹节人,做起来。

   学生回家找材料,寻方法,利用劳技课,老师们和学生一起,研究、切磋、取经,兴致勃勃地做起了竹节人。广泛取材,废物利用,有吸管版的,塑料板的,竹竿版的,各色各样的竹节人诞生了。

(三)单打独斗,两两对斗,竹节人,斗起来。

   课文中最精彩的莫过于逗竹节人的片段了,这份精彩怎能错过?也许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文字传递出的那份快乐与满足。

(四)课内转向课外,源头水,活起来。

   课文学完了,但是我们的学习才刚刚开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竹节人》到鲁迅的《社戏》,汪曾祺的《鸡毛毽子》,熊秉真的《同年忆往……

  “教一篇,带多篇”侨谊小学的语文重视阅读的拓展。同题材的,同作者的,从短篇到长篇,到名家经典,同学们在书中穿越,大语文教学就是要给孩子们广阔的阅读天地,孩子们徜徉其中,打开了视野,丰富了内心。

(五)生活无限宽广,快乐童年,忆起来。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孩子们既会玩,又爱学。 老师们经历了这一过程,有了新发现:学生有体验的文章好教更好写。于是老师们开发了“忆童年”的游戏课程: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回忆童年生活,做做童年时代玩过的玩具,一起玩一玩吧!弹弓、手枪、风车、跳蛙、纸炮、鸡毛毽子、铁环、竹蜻蜓……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在爸爸妈妈的陪伴指导下,亲手制作一些简易又有趣的玩具,最后将自己这段独特的经历用作文记录下来。孩子们有了写作的内容,再不用挖空心思搜索枯肠去攫取不丰富的生活资料了游戏的本身还将带给他们许多的知识和文化。而这些看不见的文化知识,将给他们思维的扩展与深化形成一个“在做中学,在做中悟,既培养动手能力,又注重情感体验”的完整的学习过程。

  学生感言:这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没想到平时严肃的老师,此刻也化身为有趣的“大孩子”,和我们一起钻研课文,和我们一起玩乐,感觉我们和老师的距离变近了。平时忙碌的爸爸,竟然兴致勃勃地说,要和我一起制作竹节人,要和我斗竹节人,我都有点感动呢。我拥有的玩具很多很多,但没有哪一个玩具,给我带来比“竹节人”更多的乐趣。刚开始同学们还说那是土包子玩的游戏,没想到大家玩起来竟是那样的投入,一到课间同学们都玩起了竹节人,我们仿佛穿越到了作者小时候的教室里,那精彩的一幕幕竟真实地在我们的教室里再现了,怎能不让人印象深刻呢?我喜欢《竹节人》这一课,也爱上了动手小制作!家长感言:选竹、切割、打磨、钻孔,穿线、捆绑,我在和孩子一起制作、玩耍竹节人过程中, 深刻地体会到了孩子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和幸福。玩中学,学中玩,作为家长,我们应与孩子多互动,多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孩子亲身实践,教育会因陪伴而美丽,因成长而精彩。

       教师感言:小小竹节人,串联了我和课文,串联了我和学生,串联了我和我的同事们,串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研。从备课、制作、游戏、阅读、写作,文字活了,生活也活了。

语文课上出了乐趣和情谊,也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从不认识竹节人,到爱上竹节人,从单一的作文素材,到丰富的童年玩具,深深感受到了教研的幸福。走心的竹节人!

  一篇课文,一个教例,一场思考,一次活动。这是侨谊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的小小缩影,但是“乐学、乐教”,是教研的主旋律。激发每一个孩子学习的动力,创造各种学习的乐趣,拓宽更长远的学习之路,体验生活之乐,拥抱生命之美,这是每一位侨小语文老师都在追求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