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交流平台 > 学生频道 > 优秀作文

档案馆里的夹缬艺术展——五(3)班 董栩宁

创建时间:2020-04-30 14:54:55
来源:无锡市梁溪区辅侨实验小学

2012-09-29

暑假里我掰着手指头算啊,算啊,还剩四天,三天,。。。。。。终于盼来了“让档案告诉我们”主题夏令营活动!8月21号,我们侨谊师生在无锡市档案馆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百多件精美的夹缬木刻雕版和夹缬印染织物。我们不仅见识了我国的蓝色瑰宝——夹缬艺术,还深入了解了夹缬织物的制作工艺,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参观游览吧。

一走进展厅,我就被屋顶下一条长长的蓝印花布“巨龙”震撼了,巨龙身上的四喜图把展厅搞得喜气洋洋的。环顾四周,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块长方形的木雕版和一幅幅蓝白色夹缬织物正在静静的向我们述说着历史的演变。馆长老爷爷告诉我们:夹缬是我国印刷的鼻祖,是最古老的印染技艺,连皇帝也很器重它。隋炀帝喜欢把五彩夹缬花罗裙赏赐给宫女和百官妻女。唐朝时官兵的军服也用“夹缬”来做标识。到了宋朝,彩色夹缬为宫里专用,民间流通的夹缬变成了单色的蓝印花布。到了明朝由于工艺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术的发明,夹缬几乎灭绝,只有在浙闽交界地代代相传。现在夹缬印染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当我听到连皇帝也和我一样喜欢夹缬艺术时,我为我们相同的审美观暗暗得意;当我听到珍贵的夹缬艺术差点失传时,我不由得大吃一惊。正在这时,我看到了一组解放后农民伯伯生产劳动的蓝印花布,他们有的在田里兴高采烈地开拖拉机,有的在边种地边读书还有的在发射卫星哩,我暗暗松了口气,高兴的想夹缬艺术终于从古代皇宫又回到了我们普通老百姓手中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接下来馆长爷爷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夹缬艺术的制作工艺,夹缬雕版分左右两块,是完全对称的。雕版一侧有几个暗孔,可以将染液送往雕版表面的暗渠再流向印染面。夹缬人物的造型,是靠脸部眉、眼、鼻“染点”的精细刻画来实现,染版通过脸部内部的“暗渠”流向“染点”,“染点”的清晰程度,决定了整体作品的成败优劣。经验丰富的雕版师傅会在雕版表面的拐角处,特意开凿几处“暗渠”,使染液能更好流畅到达每个角落,确保整幅作品的染色均匀。一幅作品最少要浸染八次才能完工。

我不由得感叹,看看简单的蓝白二色居然也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凝聚了工匠们无穷的智慧和心血。展品中,我最喜欢的一幅作品是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唐代“绀地花树双鸟纹夹缬织物”,它长104厘米,宽53.5厘米。织物下方是一个莲座,莲座上长出一棵色彩斑斓的大型花树,花树上有两只展翅的飞鸟。花树下有四只飞鸟。空隙处点缀着各色花卉图案。看着灿烂如锦缎的夹缬织物,同学们都啧啧称奇。我仔细观看了介绍才知道这叫“多彩夹缬”,染色时将织物夹持在两块雕版之间,首先采用浸染的方式染出底色,再用注染的工艺分别染出其他颜色的图案。

最后我们还玩了抛绣球问答游戏和向宋爷爷学习了制作家庭管理档案和成长档案的方法。当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档案馆时,我细细地品味着唐代诗人留下的诗句“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 感觉我们祖国那美丽的蓝色瑰宝——夹缬艺术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心中。

[此文获无锡市档案馆“走进档案”夏令营活动之征文比赛一等奖。]

https://wxqysx.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38/10191363/images/14749896.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