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德育天地 > 计划总结

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谈小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钱丽萍

创建时间:2020-04-30 14:05:49
来源:无锡市梁溪区辅侨实验小学

2008-05-05

学生心中没有他人,没有集体,一个班级就没有凝聚力。这就如散沙,没有水或其他液体的凝聚,是无论如何也成不了精美的沙雕的。

上学期,轮到我们班参加学校的住校集训活动,尽管活动前明确地提出了各项要求,但在晚饭、洗漱、看新闻、晚自修、就寝等环节,学生抑制不住的新鲜感、兴奋感还是影响到了集体住宿活动的良好开展。据生活老师反映,尤其是熄灯就寝后,一部分同学在较长时间里没能很好地入睡,这给管理的老师带去了不少困扰。第二天,我对住宿的情况进行了解后,及时对有不良表现的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只是令我意外的是其中竟然还有两名小干部,对他们没能起到率先垂范作用的行为我感到生气极了!但懊恼并不能真正解决好问题,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通过反复思考分析,我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从不去想集体活动中这样的言行会给别人、给集体造成的影响,没有一种强烈的集体意识;另外,班级中还没有真正形成以小干部为核心的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针对这些情况,在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育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工作:

一、强化学生的个人荣誉感。

1、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荣誉可以多渠道地获得,但对于学生来说,最显性的荣耀莫过于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好的学习成绩了。(要注明的是,这里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不单指学科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而是指学生在任一种学习活动中的能力和成绩)一个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上进心更强,更加看重荣誉,并对获得荣誉充满信心。这样的学生,容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足够的能力支撑下,他能不断地获得新的荣誉,而在荣誉的激励下,他的上进心又不断加强,从而更努力地去追求新的荣誉。相反的,对于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便较难获得竞比性的荣誉,他获得荣誉的机率就相对要低很多,甚至从没获得过荣誉。这样的学生,往往对荣誉望而生畏,认为荣誉是与自己不相关的,荣誉感自然就容易消退了。所以说,在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方面,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让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去争取更多的荣誉,这样他们的荣誉感才能不断得到加强。

2、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获得荣誉的机会。俗话说: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同的学生,特长有所不同,也有些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能力的确比别的小孩要低些。但是,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学生,他们都一样有获得荣誉的愿望和权利。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为各类型的学生提供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尤其对那些能力较低的薄弱学生,更要多为他们铺设成功的道路,为他们专设获得成功的平台,让他们也能获得应有的荣誉,这样,他们才能保持足够的热情和信心去不断追求,从而使他们的荣誉感不断得到加强。

二、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

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强化集体意识的最好形式,学生在具体的集体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适应,共进共退,共衰共荣,集体的概念就具体化了。集体活动形式要多样,而且尽量活泼有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轻松参与,并有更多的获得成功、为集体出力的机会。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更适合开展一些单位更小些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就更加有机会在小组活动里分配到具体的角色或任务,这时,个人的成败与集体能否获得荣誉就更加休戚相关,集体的成败对个人的荣誉也有了决定性的影响,这样,孩子们对集体的感受自然而然的就强烈起来了。

2、将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进行适当的捆绑。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强,他们更关注个人荣誉。因此,我们常常能发现,在集体中,学生更为关注自己参与了的内容或荣誉;在集体活动中,学生对自己所参与的项目更为投入,对自己不参与的项目却往往漠不关心;特别是有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没有负责具体的任务或角色,这部分学生就更容易成了活动的旁观者,更谈不上关心集体的荣誉了。因此,在培养每一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方面,教师要有一定的智慧,要善于将学生的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进行适当的捆绑,如一人获得荣誉,可以为其所在的小集体加分,集体得到荣誉,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表扬和奖励,让学生产生“集体荣我荣,集体败我败”的强烈感受,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带给自己的强大影响力。

三、培养学生为集体争光的情感。

1、营造积极的班级舆论环境。舆论的影响力是强大,对于学生来说,舆论更容易成为他们的思想认识导向。所以,班主任要借助舆论的力量,在学生中营造“为集体争光光荣”的舆论,让“为集体争光光荣”成为班集体的主流情感。教师可借助一切集体活动,大力表彰为集体争光的个人或小团体。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细节表现,对学生因为自己的良好习惯或扎实功底而无意中为集体争得荣誉的,更加要在公众场合里(如在全班学生面前)郑重其事地加以表扬奖励,如学生在校园里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而被学校德育处公开表扬;学生集会时遵守纪律、表现文明,优于其他班级;学生在公开课中表现活跃,为课堂增色等等。对学生细节表现加以肯定,能让学生明白为集体争荣誉可以从小事做起,也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而对于学生当中的有损班级声誉的不良行为或现象,要及时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批评或谴责,必要时可以组织展开讨论,高年级还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事件写评论文章,以此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强化“以为集体争光为荣、以给集体抹黑为耻”的正确认识,以促进积极班级舆论的形成。

2、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为集体争荣誉的机会。荣誉感与自我价值感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一个人在获得一项荣誉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越大,自我价值感越高,而获得荣誉后的满足感和荣耀感就更强。所以,要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我们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每一项集体活动中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现自我的价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贡献感,这样,学生才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如参加校际运动会,我们不能只让几个运动员充当主角,而要把所有学生都发动起来,给他们具体的任务,如:田径项目救护员、运动员到位情况汇报员、信息传递员、物品保管员、成绩记录员等,同时,在分配任务和活动总结时,务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所负责任务与所做贡献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集体荣誉中有着自己的一份功劳。这样,学生不仅能在享受集体荣誉时产生更为强烈的自豪感,而且还会产生再次为集体争荣誉的强烈愿望,这样,学生为集体争光的情感就越发浓烈了。

3、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来源于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主人翁意识是学生自律向上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他们会感觉到集体的一切与自己息息相关,对集体的事情热心参与,为集体的成绩、进步而欢欣,为集体的困难、挫折而焦虑。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激发和培养,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集体的主人,为集体服务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我们要强化学生对于集体的责任感。我经常对学生强调,每一个同学走出了教室门,代表的就是整个班级,每个人的形象就是班级的形象。同时,我非常注重在学生中树立“班级即家庭”的观念,让学生懂得班级是自己生活其中的大家庭,对这个“家”负责、为这个“家”付出、给这个“家”添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另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身在集体中的幸福感和光荣感。教师要注重营造班级和和谐氛围,真心关爱每一个孩子,引导孩子们互相关心,和睦相处。有智慧的教师,善于将孩子们的善意加以扩大,将班级中偶然出现的温馨场面加以尽情的渲染,引导孩子们更深切地去感受班集体中的温情和幸福。同时,班主任要善于宣扬班集体的荣耀性,使学生感受到“我以班级为荣,班级以我为傲”。学生只有在集体中感到幸福和荣耀,他们才会对班集体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主人翁意识才真正地建立起来。当学生有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他们便能体验到一种道德上的责任,把集体的工作当作自己份内的工作,全心投入积极奉献,尽自己的能力为集体争光。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但只要我们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就一定能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