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优秀教案

《水上飞机》

创建时间:2020-04-30 13:55:58
来源:无锡市梁溪区辅侨实验小学

2007-10-27

《水上飞机》说课

无锡市侨谊实验小学   执教者:韩文利

《水上飞机》是国标版第六册的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向小读者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文章为科普小品,叙述灵活,语言生动,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因此,教学这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和品位,感受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及作用之大,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根据本文故事性强,情节饶有兴味,语言晓畅生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一、揭示课题,激趣设悬:上课伊始,出示小海鸥在茫茫的大海上看见的那条奇怪的“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条“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船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是小海鸥,你会怎么想?启发学生以小海鸥的角色,从它的外形上去思考,引发学生产生一连串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学生会很快地沉浸于课文,这一环节,重点是抓住水上飞机自我介绍的一段话,引导学生正确地读准多音字,区分近义词和反义词,使学生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扎实训练的过程中,对水上飞机区别于普通飞机的特性有最基本的了解。

三、重点精读,评鉴领悟: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2—7小节,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从小海鸥的角度去体会领悟,这一自读自悟的环节,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已掌握学习方法,抓住水上飞机自我介绍的语言,明白水上飞机能在水上降落、起飞,水上飞机家族中有许多成员,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教学中,老师还引导学生关注第七小节中的省略号,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每个人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填写表格,说说水上飞机的新本领。这样学生对水上飞机的作用就会有更清晰的了解,同时,使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对科学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四、总结课文,激发探究兴趣:科学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这一环节,让学生以水上救护机为例,想象它们是怎样救护水上遇难船只的,在想象中,使学生能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利用科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的热情。

《水上飞机》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教学重点: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设悬:

(1)导语:一天,小海鸥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飞翔,突然,它发现了一条奇怪的船,大家看——(图片)

(2)讨论:这条“船”与我们看到的船有什么不同?

(3)如果你是小海鸥,你会怎么想?出示小海鸥想法的句子,读出好奇。

你看到这样一艘奇怪的船,你想问什么?(这是一艘怎样的船?翅膀用来干什么?船的样子怎么长得像飞机?如果是飞机为什么停在水上?……)

(4)小海鸥也想不明白,(出示)“他飞了过去,想问个究竟。”这里的“究竟”是什么意思?(换个词理解:清楚、明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这些问题赶紧读读课文吧!轻声读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

长翅膀的船到底是什么呀?板书:水上飞机

2、这句话水能读好它?出示句子:

“我是降落在这里的。我是水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

读准多音字:降、难(选择读音)

近义词区别:救护、救援(这句话中还有一组近义词呢!)

说说近义词:迅速——快速、飞速(迅速换个词怎么说?)

说说反义词:降落——升起、起飞(和降落相反的动作是什么?)

比较“降落”与“掉”:这里的“降落”能换成“掉”吗?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想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三、重点精读,评鉴领悟:

1、学习交流第2~7自然段

(1)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的?它问明白了什么?

自读课文2—7节,

(2)指名分角色读。听了它们的对话,你明白了什么?

▲小海鸥看见的不是船,而是水上飞机。板书课题:水上飞机

(原来它是飞机家族中的一员,怪不得长着两个大翅膀。)

▲    水上飞机能在水上降落、起飞,这是它与一般飞机的最大区别。

▲    水上飞机家族中有许多成员,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

出示第七节:

① 读一读第七节,想一想:给海上救护机的兄弟们分别起一个名字,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能用这样的句式说吗?“我是水上       ,可以        。”

②    讨论交流。板书:

水上救护机          救援船只

水上战斗机          参加战斗

水上运输机          输送物资

水上灭火机          扑灭大火

③    水上飞机的这些本领作者是怎样介绍的呢?全体读第一句,三个小组分别读三分句。你发现什么了?(作者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的。)

④    你能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

水上飞机家族中有许多的成员。如果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他发挥哪些新的作用?(水上巡逻机、水上侦察机、水上布雷机、水上搜索机、水上监测机、水上加油机、水上飞机可用于执行多种任务,主要用于海上边界、经济区的巡逻、军事上则用于指挥、侦察、反潜,如果安装相应的武器,也可用于作战。它还可以进行客货运输、行政公务联络、紧急医疗救护、抢险救援、邮递、水面生态监测(必要时可着水采集水样)、航空照相、商业旅游、体育运动以及用于森林保护等。)

请小组成员合作,填填表格,说说水上飞机的新本领。

填表:

名称

作用







(3)指导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读出小海鸥好奇、吃惊、佩服的语气变化,读出水上飞机的自豪。

2、学习交流第8自然段。

①    它们正谈得高兴,突然有了新的情况,水上救护机从水上起飞了。(播放影像)

② 引读第八节。

③“渐渐地”换个词理解。

四、总结全文,激发探究兴趣:

1、总结:水上飞机有那么多的兄弟,个个神通广大,本领高强,小海鸥从好奇到佩服,对水上飞机的种类、作用有了许多了解,相信水上飞机这种飞机家族中的新伙伴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的。

2、刚才通过同学们的想象,我们了解了水上救护机在救援遇难船只时发挥的作用 ,其他水上飞机是如何飞作用的呢?你能选择一种水上飞机,发挥想象,介绍一下吗?

五、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仿造第七自然段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3、设计一架水上飞机,画出它的样子,说说它的作用。

板书:

16、水上飞机

水上救护机          救援船只

水上战斗机          参加战斗

水上运输机          输送物资

水上灭火机          扑灭大火

…………

《水上飞机》评课

周梦熊

《水上飞机》这篇科学小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水上飞机的外形、起飞、降落以及广泛用途,展现了新科技成果。教者充分利用课文故事性强,情节饶有趣味,语言生动活泼,并运用对话形式这些特点,巧设悬念,并制作了生动形象的课件,再现了水上飞机的神奇之处,激起学生好奇、向往、热爱科学的情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这堂课的学习中。

一、课件激趣,设悬置疑。

蓝天、碧海、海鸥翱翔,一条奇怪的大船……上课伊始,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活灵活现的海天图,一下子将学生带进了文本的意境,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此时,学生与小海鸥一样,同时产生了一个疑问:咦,这是什么船?教者因势利导,揭示了写小海鸥想法的一段话,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的口气读这一段话。这是教者在这堂课一开始时就出现的精彩的一个片断。教者利用CAI课件的精巧设计与相机呈现,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可以把学生带入一种真切、生动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荡了学生的情绪情感,我们可以看到在整堂课中,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情绪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这正如新课标中所要求的那样:“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情境设置的同时,教者还以“你是小海鸥你会怎么想?”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去探究。

二、放飞想象,尊重独特感受。

如果说上课伊始学生就以饱满的情绪进入到学习中去的话,那么在课上到接近尾声时,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教者抓住文中水上飞机讲的“我还有很多兄弟。”一句和文中的一个省略号,让学生放飞想象,教者用填表的方式:“要是你,还可以设计哪些水上飞机,各有什么作用?”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各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设计出各种各样新型的水上飞机,在小组回报时,各组把填写的表格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想象五花八门,学生个个畅所欲言,从这里可以说明教者重视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加强了个性化的阅读,使每个学生在读中积极思维,展开丰富的情感活动,获得个人的感受。不是吗?学生争先恐后要上讲台去展示自己设计的新型的水上飞机,说说水上飞机的新本领。而这时的教者又非常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交流个人的感受,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感受力。除此以外教者还顺着课文的思路,让学生去想象:“水上飞机会怎样去救援海上遇险的渔船?”还启发学生在课后再去查找资料,水上飞机是怎样救护的。将课内知识拓展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