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优秀教案

《争论的故事》

创建时间:2020-04-30 13:55:56
来源:无锡市梁溪区辅侨实验小学

2007-10-27

第一课时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上,让学生读中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过射大雁的时机。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重视以下两点:

一、努力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教学时,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阅读感悟,通过分角色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去读懂兄弟俩怎样争论不休,领悟到这兄弟俩真笨,争论不休的时候已错过了射大雁的最佳时机。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强化文中语言文字的学习。比如文中出现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理解正确了,既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又能有利于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我采用不同方式教学:有的成语是在文本的感悟过程之中自然地引出,如“争论不休”,学生在交流课文内容时带出,通过选择“休”在字典中的解释,明确了“休”的意思;有的是通过表演,用形象的方法去领悟,如“不以为然”,理解了意思,让学生再做做“不以为然”的样子,这样感受就更深刻了;有的成语如“两全其美”,就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人的话你明白吗?”明白了老人的话自然就明白了“两全其美”的意思了。这些词语,根据教学中孩子的学习情况而随机出现,在作业中又安排了成语的积累练习。这样的设计,为的是有效地达成“学语文,积累语言,最终用语言”的目的。

二、以学定教,凸现重点。

合理的教学设计,会使教学更有效,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以质疑导入,以学生反馈问题的情况来组织教学,努力使整个教学流程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初提出了很多问题:谁与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样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争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提问激发了孩子探究的兴趣,我再顺势而导,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理清课文的脉络。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就让学生自己直接解决,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一些有难度,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就作为重点来教。这样的设计,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

第二课时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以质疑导入,把教学重点放在故事内容上。第二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谈故事蕴涵的道理上。并在第一课时对话训练的基础上,落实写的训练。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努力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一、体现读写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充分感悟知道了兄弟俩是怎样争论不休的,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评读,体会提示语的恰当运用能直接有效地提示说话的语气、态度。第二课时,重点落实恰当运用提示语的训练。在课文感想部分的教学结束后,安排以读学写的训练:文中兄弟俩是为大雁怎么好吃而争论,实际生活中你们争论过吗?如果要把争论的场面写下来,应怎么写?通过这样的过渡,让学生复习反馈第一课时的学习所得,明确除了要知道争论的内容,关键要写好争论人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等。在这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课堂素描,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学生围绕“能不能多看电视?”这一话题展开的争论场面,当堂完成这一组对话提示语的添加训练。通过这样学以致用的扎实训练,我想学生对怎样写好对话,怎样正确使用提示语就会加深印象,从“学会”成为“会学”“会用”。

二、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从各种课外读物中选择与课文揭示的道理相关的名言,进行拓展积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感想部分的教学,学生自然地由故事得出了自己的感想。各抒己见,再学习课文中的感想后,感受就更深了,知道了兄弟俩让大雁白白飞走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抓住时机,关键没有能先做起来。对“要抓住时机”这一道理,学生生活体验并不多,所以教师这时出示有关的名人名言,帮助学生积累,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抓住时机,不要空谈要行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的谚语名言。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进行名言摘抄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文本的外延。

《争论的故事》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的提示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争论的故事(读题),看了这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谁与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争论?他们是怎么争论的?他们争论的结果是什么?……)黑板上随机写:谁与谁?为什么?怎么?结果?还有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大家有这么多疑问,那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听听故事吧。课件出示背景图)

2、学生自读。(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打开课文读读看)

3、课文一共有十二个自然段,其中第十一节是一个删节号,我请这两组的同学轮流来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提出“剖”这个字的读音。“剖”很难读,他读准了,请他带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剖”。齐读三遍,开火车读一组。找找看,这个“剖”字在文中哪一句话里呢?谁来读一读?)

4、读了课文,来看看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教师随机板书:                        无影无踪

                         大雁

煮       争论不休     烤

(他们为大雁烤着吃还是还是煮着吃而争论不休)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结果大雁飞走了。

“争论不休”中的“休”字典上有这么几种意思(休: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你看在这儿应选第几个?“争论不休”是说什么?(还可以指什么?)

三、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咱们来看看兄弟俩是怎么没完没了地争论的?再读读课文,把他们争论不休的话找出来。

2、谁来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朗读。(你读谁的话?谁来读弟弟?)

出示争论的这段话:

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3、学生评价,(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说说你的理由)

A、“不以为然,大声争辩”上加点

学习“不以为然”(然:对;如此这样;然而)你认为“不以为然”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和样子?你能不能把不以为然的样子做给大家看看?你能读一读哥哥这句大声争辩的话吗?

B、“很不服气”上加点

他们把很不服气的语气读出来了吗?谁还想读一读?

C、(出示去掉提示语的一段话)你看这儿的这段话,大家读一读,看看和我们刚才读的有什么不同?有了这些词,你门有什么感受?(再出示有提示语的这段话)(这些词语就提示了兄弟俩争论时的态度、说话的语气。你看一用提示语,我们就看出兄弟俩辩得多激烈呀。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当时兄弟俩争论的情景。恰当地运用提示语多重要啊。)

D、谁还想来辩一辩?把哥哥与弟弟的争论语气读出来?请一学生,让他自己找一合作伙伴进行分角色朗读,再请一学生读旁白。

评价

4、他们这样争论不休,也不是个办法,所以就请过路的老人来评理

得出的答案是:(课件出示)“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的话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

谁来做一回老人,说一说?

但最终的结果是: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影无踪)也就是飞得不见踪影了。

5、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四人一组准备。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好?

指导:要表现出争论的语气,老人的语气。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

分组准备。选择一组表演,进行评价。

6、学生讲故事

同学们,我们刚才四人一组表演了这个故事,表演得很好,如果让你们一个人扮演三个角色,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能不能讲好呢?

每人准备两分钟,谁愿意来试一试?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把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词归类)

2、读

3、这篇课文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点?形声字:烤(换偏旁,注意不能多写一横)键(换偏旁)剖(换偏旁)

4、其中这个“赞”写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写法,这个字是上下结构,看一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1、生字描红。

2、摘抄本课的成语。

不以为然,无影无踪  两全其美   烟熏火燎   聚精会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2、通过小练笔,培养学生恰当运用提示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争论的故事,你能看着黑板上的这些词儿,说一说故事讲了什么吗?(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射下来充饥,为大雁是烤着吃还是煮着吃而争论不休。结果大雁飞得无影无踪了。)

二、领悟道理: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说说看。

(学生自由谈感想)

2、看看课文中,同学们有什么感想?(你们的想法和文中同学们的想法是不谋而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感想部分。

3、(课件出示感想部分)谁来读一读?我请四位同学来读。课文中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所以盛老师向大家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同学们,你们说,白白让大雁飞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呀,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没有先做起来,所以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课文是用一个生动的故事来讲述了一个道理,其实做任何事都要抓住时机,关键要做起来。(出示板书:要抓住时机,关键要做起来),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对这个道理都很有体会,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名言)谁来读一读?解释:失之交臂

一起来读一读。

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哪些?

争论的故事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我们还积累了这些名言,这节课的收获可真大。

三、再次质疑:

课文学完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有一个问题,引述别人的话都是用双引号,看看第三小节,引述哥哥和弟弟的话却用了单引号。为什么呢?你看,盛老师讲的故事从哪一自然段到哪一自然段?同学们在第五小节看到了下引号了。评:你们真不简单,懂得真多。)

四、总结课文:

1、让我们一齐再来读读课文,好吗?

分角色。一人做哥哥,一人做弟弟,一人做老人。老师读盛老师问的话,感想部分请四位同学来读。旁白大家读。

五、布置练笔:

1、故事中这哥哥和弟弟为大雁怎么好吃而争论,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为什么事争论过吗?如果让大家把争论的场面写下来,你会写吗?你认为要写好,必须怎么做?(仔细观察争论的人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说了什么?)

2、请同学们看,他是小明,他是小强,有一天,他们走到一起为一件事争论起来了。(表演的学生上台。)听一听他们在说什么?注意: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

3、大家都看仔细了吧?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写提示语的练习,请组长把材料纸发给大家,两个同学说话的内容材料上都有了,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小明、小强的表情、动作用提示语的形式写下来,提示语你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中间,还可以放在后面。看看哪个同学善于恰当运用我们学过的词语。

4、学生练习。

5、学生交流。谁来读一读你写的?

评价:评一评,他写得怎样?

小结:老师真高兴,同学们不仅课文学得认真,还能读写结合,灵活运用,真不错。只要大家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善于运用,我们的收获会越来越大。

六、布置作业:

摘录有关“要抓住时机,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的名句名言。

板书设计:

无影无踪

大雁

煮       争论不休     烤

要抓住时机

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争论的故事》评课

李似娟

第一课时

《争论的故事》这篇教材,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简单明了,而语言却生动传神。教者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重在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反复诵读,习得和积淀语感,提高言语技能,领悟言语规律。第二课时,重点放在故事蕴含的道理上,并运用习得的言语规律练写提示语,做到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两堂课的设计以学生问题为依托,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按“揭示课题,质疑问难——初读感知,共同解疑,理清文脉——围绕重点问题,精读感悟——总结课文,再次存疑解疑。”的流程安排教学。过程流畅,板块清晰,重点突出。

第一课时最大的特点是:以读为本,潜心会文。

学生的读书过程大致经历了三步:

第一步:通过听课文录音,自读,分节读,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初步感受。

第二步:重点悟读。紧扣“怎样争论不休”这一问题,学生细细品读,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层次,有重点的读,再现语言形象,理解语言文字,积淀语言情感。

第三步:回归整体,小组合作,表演读,强化感受。

从以上三步,我们可以看出教者已摒弃了情节分节把着力点放在研究语言,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学会阅读上。

从效果来看:1、学生不仅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有了真切的感受,而且通过朗读、表演,文中的一些词语,如:“争论不休”“很不服气”“不以为然”“两全其美”“无影无踪”等,虽没有作概念化的解释,但这些词语已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和鲜明的形象,活现在学生的记忆中,学生从中学到了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2、对话的反复诵读,使学生懂得了反问句在表达人物语气时的作用。3、掌握了根据提示语体会、表达人物语气的朗读方法。

第二课时

《争论的故事》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虽然大部分篇幅用来叙事,但叙事是为了说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即:做事要把握好时机。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这一道理已有了初步的感受和领悟,第二课时,重点要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有了这个基础,课文第二部分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第一教时重点练读,侧重于语言的学习和感悟,第二教时,重点练说练写,侧重于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这一教时有二个特点:

一、引进课程资源,体现开放性。

语文即生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每篇教材都有丰富的资源可供开掘和利用,教者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开掘点放在“做事要把握时机”这一哲理的引申和拓展上。由于学生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和积累并不多,所以教师先出示相关的名人名言,为学生起到引领作用,然后,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名言、警句、谚语等。课后,又要求学生进行摘录。这样,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加深了对文章所昭示的哲理的理解,同时,又加强了语言的积累。

二、读写结合,加强实践性。

以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通过第一课时,多角度、多层次的朗读感悟,学生已感受到文中如何用准确,生动、传神的提示语进行表情达意的方法,于是,教者安排了一段素描练习,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物对话进行添加提示语的训练,学生通过练写、交流、讲评、比较,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提高了言语运用能力和技巧,掌握了提示语的一些规律,促成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