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优秀教案

《海底世界》

创建时间:2020-04-30 13:55:57
来源:无锡市梁溪区辅侨实验小学

2007-10-27

第一课时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课文从声音、动物、植物和矿藏这几个方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本课教学设计思想:通过朗读来感受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本课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爱学。

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每位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的内驱力。只有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才能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喜欢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形象生动的东西是孩子们永远喜欢的,海底世界对他们来说充满着一种神秘感。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段,适时让学生欣赏海底动物的活动,倾听海底动物奇异的声音,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真实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更加积极,更加主动。

二、加强指导,让学生会学。

巧妙地将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进行生字教学的时候,我有意将一些生字有规律地排列在一起,让学生读。从而引发学生联系课文找出规律。这样,孤立的、单个的词语变成了成串的,有联系的词语,课文的条理也随之理清了。我想,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而且可以启迪智慧,发展思维。

理解课文最忌就词解词,就句解句的“碎问碎答”。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要求。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课,我的主要教学设计是:海底景色奇在哪儿,物产又富在哪儿?通过朗读把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物产的丰富表现出来。我先导学有关动物活动的一个小节,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海底动物活动的不同特点读出来。接下来引导学生按这养的方法学习其余的内容。我想:这样的设计比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从“教”到“教会”到“不用教”,学生从“学”到“学会”到“会学了”。

第一课时落实了动物和植物两个小节的朗读感悟,第二课时再继续对声音、资源两个内容进行体会、感受。

第二课时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课文从声音、动物、植物和矿藏这几个方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本课教学设计思想:通过朗读感受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教学时间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教师激趣导入,指导学习动物活动一个小节,借“读”来感受课文。这节课,将继续通过学生的朗读来感受海底的宁静,资源的丰富。

第二课时,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抓住主要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

导学结束,让学生在其余三个内容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来自读自悟。这种选择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欲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过程中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充分自由的朗读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学语文,用语文,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海底世界》教学中,我设计了“我做小导游”这样一个环节,向孩子们描述:“有一批游客要到海底世界游玩,海洋公园想聘请同学们做导游,为他们介绍。你们能把自己在海底世界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介绍给游客吗?要是能练习课前搜集的资料就更好了。”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里进行准备,将其有机地结合在课文里面,并转化成导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海底世界。这个教学环节集学生搜集检索资料、语言表达、合作学习为一体进行综合训练,既可以开发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又可以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三、悟写法,重写法,抓段的训练。

三年级这个年段重视段的训练。这篇课文第2、3、4三个重点段都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又通过列数据,做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进行具体地描写。在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感悟的时候,注意通过朗读的形式来体现先总后分的结构;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来表现具体的描写方法。在作业的设计上,从孩子们熟悉的情景出发,更有利于指导他们把总起句写具体。

《海底世界》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会用“窃窃私语”造句。

3、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引背《美丽的南沙群岛》第三节。

开学初,我们跟随作者去了美丽的南沙群岛。知道南沙是个迷人的地方。天——……

2、大海是这样的迷人,大海的深处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录像。

3、你们觉得海底怎么样?

4、今天,《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会告诉我们好多有趣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

(一)听录音: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录音,看课文。

(二)自读:

想不想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归类学词:

1、老师这里有四组词语,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正音)

(映示:嗡嗡  啾啾  汪汪  打呼噜  窃窃私语

攻击  伸缩  爬行  旅行           

硅藻  甲藻  巨藻  海藻            

煤    铁    石油  天然气  稀有金属

2、读中理解“窃窃私语”:为什么读得这么轻?

3、读中发现词语排列顺序:大家一起读读,看看这些词语为什么这么排列?

4、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声音 动物 植物 资源)

(四)试读:

5、那么,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以及海底的资源分别是哪些小节介绍的呢?

6、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我请四个同学朗读课文。(自由选择内容)第一节老师来读。

7、现在,你们知道海底深处是什么样的吗?齐读第六节。(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8、理解“奇异”。

三、精读感悟:

(一)范例导读

1、启发谈话。

海底景色奇在哪里,物产又富在哪儿?这堂课我们要来比一比,赛一赛,通过朗读把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物产的丰富表现出来。

2、范例导读。

怎么读呢?我们来看第三小节。(映示语段)

(1)轻读思考。

同学们自己轻轻地读一读。想一想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课件映示总起句加下划线)读一段话,要想想这段话主要写什么,你真会读书。大家一起读。

(3)再读课文,要读懂什么?(不同的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

△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海底动物?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标示出来。

△这几种海底动物是怎么活动的呢?想不想看看?

△你能把他们活动的特点读出来吗?选择一种最感兴趣的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

△读后评议(为什么这么读)

点拨:

a.这个教室大概宽四米多,这么一点距离海参要爬一小时,简直太慢了。

b.疾驶而来的火车看到吗?是什么样的?哦,怪不得读这么快呢?

海参和梭子鱼活动的特点一慢一快,谁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c.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很特别,利用水的反推力后退。

d.贝类最会偷懒,借助外力不费一点力气,多舒服呀。

乌贼、章鱼借助反推力,贝类借助外力,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e.深水鱼游动的时候最奇特,还会发光,怪不得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3、小结。

哎呀,这些海底动物的活动有慢,有快,有后退,有前进,还有不动的,发光的,真是太奇妙了,我们一起来读,好吗?(齐读)

(二)自主学习

1、通过你们的读书声,老师感觉到你们已经喜欢上了这些动物了。好,还有三个内容,请同学们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好好读读,想一想海底的声音、植物、资源又有什么特点呢?还是通过朗读把它们的特点读出来,可以自己读,也可以选择小组里的伙伴一起读。

2、学生自主学习。

(三)大组交流

3、哪一组先来?

4、重点指导:

植物:

(1)映示语段。

(2)点拨:

a.颜色多种多样,形态各不相同。从这两方面写出海底植物的差异很大。

b.小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硅藻、甲藻,大到几百米的巨藻,形态差异这么大,真是很奇特。

c.海底植物居然有这么丰富的色彩,这句写出了植物的色彩多,色彩奇。

(3)请女同学读写色彩的句子,男同学读写形态的句子,第一句一起读。

(4)同学们读得真好,把海底植物差异之大,景色之奇读出来了。下节课,我们继续读书比赛。

四、指导书写:

1、(课件映示生字表)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2、这些生字在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缩”的有半边要紧凑,它的反义词是?在我们生活中很好多像“伸缩”这样由一对反义词构成的词语,谁能再说出这类词语?(映示若干词语:开关  出入  善恶 是非  东西)

△“旅”的笔顺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跟随作者来到海底世界,看到了各有活动特点的海底动物,也看到了差异很大的海底植物,都被海底奇异的景色所吸引。同学们更是通过朗读感受到了海底的奇异。还有第二节、第五节。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读一读,赛一赛。请同学们把课文打开。

二、大组交流:

1、请同学们继续交流。

声音:

点拨:

△感悟海底宁静:

(1)出示语段               

                    (宁静) 你真会读书。宁静还可以怎么说?说说看,你是                                              

(2)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怎么读出来的?

(海底的声音)有不同意见吗?“宁静”和“窃窃私语”不就自相矛盾了吗?

(3)我们一起把这一节的第一句话读一读。注意把宁静读出来。

△感悟海底奇妙:

(1)引读过渡:

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声音也没有呢?——……我们来听一听。(映示课件)

(2)指名读。

谁能把这些奇特的声音读出来?

(3)评议。

读得怎么样?谁再来读?

(“嗡嗡”“啾啾”“汪汪”这几个象声词,都被你们读活了。)

(4)引读。

请同学们戴上水中听音器一起来听一听,听到什么?

(5)真是太有趣了,海底世界可真奇妙。

地形和矿藏:

(1)指名读。

海底的资源谁来读?

(2)指导读。

你突出了“富含”这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海底资源的丰富。海底地形复杂,有耸起的山峰,有低陷的峡谷,能读出来吗?

三、总结课文:

1、据板书归纳。

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听到了海底各种各样的声音,看到了海底动物各不相同的活动特点,也看到了海底那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植物,更了解到海底丰富的资源。怪不得课文最后写道: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赛读。

现在,我们将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比一比。(选内容)看哪一小组最能把把喜爱的感情读出来。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四、复述课文:

(一)指导复述

1、同学们随着作者去海底走了一趟,有了自己的感受。现在有一批游客要去海底世界旅游,想请我们去做导游,你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介绍给他们吗?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海洋知识,在介绍的时候如果可以结合有关的知识,那就更好了。

2、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准备,具体要求如下:

(映示要求:我做小导游

1、以导游的口吻介绍,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2、可以联系课外获得的有关知识。

3、每个小组可以推选一位最好的导游,也可以组成导游团。

(二)自行准备

(三)现场导游

1、哪位导游先来介绍?

教师创设情境:现在,游客们乘上特制的潜艇跟着你一起潜到了海底,面对这么多游客。导游先生,请你给我们讲解。

2、学生做导游。教师点评。

五、抒发情怀:

1、开学初,我们到南沙群岛领略了大海迷人的风光,今天,我们又到《海底世界》进行了一次漫游。我想,大海一定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对大海的赞美、向往,表达自己的志向,心愿)

六、布置作业:

(一)动笔写一写:

课文的第三、第四小节采用了先总后分的结构,请你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具体。

1、节日的太湖广场真热闹。                                                    

2、梅花盛开了。                                                        

3、家乐福超市的商品琳琅满目。                                               

(二)向你推荐:

《海洋的“魔术师”》

《梭子鱼和乌贼》

《海底的冷灯》

《人类的秘密仓库》

《海底也可以旅游吗》

板书:           

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声音                宁静  窃窃私语

动物                各有特点

植物                差异很大

资源                富含

《海底世界》评课

李似娟

《海底世界》是一篇介绍海底景色和物产的常识性课文。整个两课时教者较好地实践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了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在重视人文精神开掘的同时,注重了语言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第一课时

一、贯穿一个“情”字。

课一开始,通过引背《美丽的南沙群岛》片断,有效地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拉近了大海和学生的距离,为学生铺设了一条入情之路。

接着,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全方位触摸语言,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异和迷人,引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然后,通过做“小导游”拓展课程资源,进行语言的重组、转换训练,进一步深化情感体验。

最后,“旅游”结束“告别”大海,引导学生自由抒发情怀。

两堂课以“情”字一线贯穿,过程自然、流畅。

二、讲究一个“读”字。

“读”是学生理解、感悟的前提,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整堂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主要策略是从整体朗读——重点悟读;从读准读顺——读懂意,读出情;从范例导读——迁移自读。做到读之有序。

在方法上,穿插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自读、个别读、引读、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分句读、评读、赛读等。做到读之有法。

更重要的是教师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读中感悟。

如在学习海底动物活动特点时,教者利用电教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各种动物的活动特点,再现了课文的语言形象,文中一些抽象的词语如“肌肉伸缩”“巴在”“反推力”等,也伴随着鲜活的形象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悟和表现力。

三、落实一个“法”字。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必须要逐步习得学习方法,掌握学习规律。教者以“动物活动特点”一段为重点,进行范例导读。教者没有作理性的分析,而是通过一遍遍的读,带领学生逐步从“语表层”深入到“内蕴层”,并从中习得“抓住特点,朗读感悟”的学习方法。范例导读后,迁移学法,自主学习其它和段。领悟到文章围绕中心句构段及通过“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者通过范例导读,加强学法指导。第二课时,教者继续引领学生运用习得的学习方法,读中感悟。在此基础上,引进课程资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并学习课文的构段方式练写,促进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

一、尊重主体。

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话平台。在大组交流中,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表述、评议、品味、欣赏等一系列主体性语文实践活动,深化了对文本的感悟,促进了语言的内化和积累。但尊重“主体”不等于放弃主导。教者在矛盾处(如海底既然是“宁静”的,为什么有“窃窃私语” )激活思维;在关键处,点拨引导;并通过创设情境,积极评价等,激发学习兴趣,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导学”作用。

二、体现开放。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海洋方面的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学生已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课前又搜集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因此,课中安排了做“小导游”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信息的机会。课后,又推荐了有关海洋知识的读物,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外延和内涵,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对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三、加强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课除重点加强读的的实践外,对说和写的训练也十分重视。

让学生做“小导游”的设计颇具匠心,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它不同于课文内容的转述,而包括资料的筛选,课文内容的重组,语言的内化表述,角色口气的转换等一系列要求,是综合性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

全文结束,教者又安排了一次想像练说,学生有的表达了对大海的赞美、向往,有的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心愿。通过情怀的抒发,放飞想象,升华了对大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