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着承受一切》
《微笑着承受一切》说课
无锡市侨谊实验小学 执教者:邹宁
《微笑着承受一切》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全文记叙了我国女子体操跳马运动员桑兰在参加一次世界性的体育竞赛时意外地从马箱上摔下来,胸部一下完全失去知觉,可桑兰并未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这是真人真事,可内容却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呢?我用两课时来在执教这篇课文,第一课时学生对事情发生的背景有了初步了解,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其实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这堂课,我首先指导学生倾听文本,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充分地感知、咀嚼、回味,让学生感受到桑兰的顽强不屈和积极乐观。
二、巧妙点拨,调动学生已知经验,搭建桥梁。
从学生实际出发,他们从未见过脊椎骨折的情况,如果一味读书,学生是不能够感受到桑兰每做一个小小的动作时的艰难与痛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层感悟,必须巧妙点拨,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搭建好文本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这堂课上,我抓住关键词语,如“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一天一天”,从词语入手,让他们先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做什么事才会这样艰辛,再联系课文,感悟出桑兰为了完成一个对我们来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却要付出像登山、长跑、搬重物那样的辛苦,从而深层感悟了他的坚强勇敢!学生再读赞美桑兰的话时就读出了发自内心的感情,这样深层的感悟是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精神与心灵的提升。
三、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倡导全息 、开放。
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我们应该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为他们提供展示个性化思想的舞台。这堂课上,教师在学生感悟了具体事例之后,让学生说说你认为桑兰是个怎样的人,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又如总结过后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口语交际的环节:假如此刻桑兰姐姐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思考,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说法、做法,这既是语言的实践又是情感的升华。
此外,桑兰的现状作为课文的一个补充,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桑兰的坚强与人的意志的伟大力量。作业也是个性化的,可以写自己的读后感,也可以给桑兰姐姐写一封信。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用本课12/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康复”、“意外”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同学们,这个词与会读吗?
●“承受”是后鼻音,读准音。
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忍受、承担)
“承受”可以和哪些词语交朋友呢?(压力、挫折、困难:不幸)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说的这些词都是人生道路上各种各样的不幸,如果这些加在一起,那就是“一切”。(板书:一切)
●有一个十七岁的姑娘,她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来,我们一起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我们就有一种感动。你们想认识她吗?(板书:微笑着)
映示桑兰图片。
二、介绍桑兰
她的名字叫桑兰,课前我们收集了有关桑兰的资料,谁来说说看,你了解了哪些情况?(信息交流。)
●你们看,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桑兰的情况,老师觉得你们非常会学习。
书上有一段话简单地介绍了桑兰,谁来读一读?
映示第1节。 操 cāo 赢 yíng 际 jì
这里有三个生字,谁来念一念?
赢是个后鼻音,上中下结构。我们可以说,赢得什么?“赢得”是什么意思?读了这一段话,你了解了什么?
●这样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有着无限美好的前途,但命运的小船却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记录了一件真实的事。刚才我们读的就是课文的第1小节。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你们可以轻轻读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到了你们心中的感动。哪些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你想读哪一个小节就读哪一个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评价、正音:
他们读得怎么样?这里有几个词语,我们再来读一读,把音读准了。
瘫痪患者 脊椎 动弹
交流课文内容。
4、这篇课文就是讲了桑兰意外受伤后,坚强地承受一切的事。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本,默读,找一找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桑兰坚强面对一切的?(3、4、5、6)
四、学习第二节:
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呢?哪个小节交待了起因?
1、轻声自由读第2小节,想想这一小节写了什么?
2、交流
什么是“意外”——没有意料到的。这仅仅是意外吗?
为什么这么说:“这真是天大的不幸!”
这句话你读懂了吗?桑兰要面对的是什么?
我们再来把这个小节读一读,读到桑兰心里,替她想一想。
3、交流:桑兰将要面对人生……
●指导朗读。 重音,完全
●圈出示第六、七根脊椎的位置。脊椎里面有脊髓,脊椎里相连着31对脊神经元,管颈部以上的运动和感觉。
会怎样呢?你们能想象吗?
●……也许永远就要在轮椅上了。
4、我们再来读读,这真是天大的不幸!
老师听出你们为桑兰感到难受、惋惜,你们对桑兰的同情,把你们感悟到的读出来,好吗?我们再来把第二小节读一读。
五、指导写字:
这篇课文生字很多。
读一读。看一看,哪个词比较难写?说说,请你来做小老师,提醒同学们
描红。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用“意外”说几个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优秀运动员桑兰在纽约的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中意外受伤,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天大的不幸,桑兰是如何面对的呢?
二、学习3-7自然段,感悟坚强: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7小节,想象桑兰是怎样面对的呢?你感受到了什么?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
2、学生交流,先说再写。 (上黑板)
3、你们看,……写得多好。同学们用不同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里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特别让你感动的地方。可以划出来,多读几遍。
4、交流:
a、前来……询问
师:哦,你找到的是桑兰得知自己的伤势后的表现。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询问”是什么意思呢?“打听”
有同学补充吗?
师:你真会读书,读懂了桑兰内心世界
师生引读,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小节读一读。你们读写桑兰的句子,老师来读写队友的句子。
b、康复治疗…… 一边……一边……
“剧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哼着乐曲呢?她对自己说:……
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桑兰一边忍着剧痛,一边轻轻哼着乐曲的情景。
主治医生又是如何评价桑兰的呢?医生的话该怎么读?
好,就请你当一回医生,来赞一赞坚强的桑兰。
c、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老师听出了你的感动,有两个词读得特别好。
“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两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累、疼)
能读一读吗?
d、面对无数关心……动人的……
你感到了什么?桑兰说这句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决不……扣住)
谁来读一读?
5、这一切,却说明了桑兰是个怎样的姑娘?(坚强)
我们把这四个小节连起来读一读,读出你感悟到的坚强、勇敢。
读的太好了,很感人。课文最后这样赞美桑兰……
(映示第七节)齐读。
“海内外人士”是指哪些人?他们会怎样说?连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写信给桑兰说她是了不起的英雄!
齐读。读出你们心中由衷的赞美。
三、总结、拓展:
1、这堂课,我们一起经历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能用全文内容说说这个填空吗?
映示:曾为国家赢得__________优秀运动员桑兰意外遭遇不幸后,她凭着__________的毅力和___________的精神,用_____ 承受_________,赢得了_________。
2、假如此刻桑拦姐姐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样呢?怎么做呢?
(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3、这件事是1998年发生的,离现在已经6年了,想知道桑兰姐姐的近况吗?
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4、桑兰姐姐那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给了我们无数的感动。现在让我们来读这个课题。
我想,桑拦姐姐那动人的微笑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不管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什么风风雨雨,让我们牢记我们今天的课题:……
四、作业:
1、学完课文后有什么体会,写一写。
2、给桑兰姐姐写一封信。
板书:
微笑着承受一切
天大的不幸!
( )
( )面对
( )
《微笑着承受一切》评课
顾美云
《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国优秀女体操运动员桑兰在一次体育竞赛中意外受伤后,仍微笑着面对一切的感人故事。
邹老师在这一课教学中,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主人公对话,在师生、生生交往、互动中,关注价值引导和语言的习得,收到了教学的实效。
一、引导个性化阅读与表达。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阅读活动的实践者,不是观众、听众;学生是运用语言的实践者,有选择权,欣赏权,评价权。
在这堂课中,邹教师努力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面对突然其来的天大的不幸,桑兰如何面对的呢?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把各自的感受用一个词语写在黑板上。于是他们根据各自对文本的解读,写下了不同的感受:勇敢 坚强 乐观 微笑 坦然……
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带着老师对他们的充分尊重与肯定,他们再次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心里,进行深一层次的感悟探究。我发现这时的研读,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
总结了教学内容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环节:假如此时此刻,桑兰姐姐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说,怎么做?这个设计的意图,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说法、做法,这是一次语言的实践,也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二、努力把握自主和导引的关系。
自主性学习是“新语文”在学习方式上的重要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堂课上,邹老师从整篇入手,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悟,但不是无目的,无目标地放任自流地读,其中,老师的导引作用,老师对教学活动的点拨、调控、引领比较到位,显示了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比如课文写桑兰脊椎骨折,缺少感性认识的学生是很难感受桑兰承受的艰难与痛苦,老师抓住这个教学难点,巧妙点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搭建好文本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使他们产生较为真切的体验。这时他们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坚强勇敢的精神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引发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