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领导集体

丁谷怡——乐学教育的满腔情怀与实践

创建时间:2020-04-30 13:36:00
来源:无锡市梁溪区辅侨实验小学

2010-05-26

丁校长从事语文教学40多年。她倡导与推动语文乐学教学,锐意探索小学乐学教育实践与管理,凝聚成“没有乐学就没有幸福的童年,没有乐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的思想,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她广泛传播乐学教育思想从无锡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国外。

一、学习生长点:激发乐学内驱力

在语文教学园地长期耕耘的丁校长好探索。她指出,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个小孩都喜欢语言模仿、语言交谈、语言领悟、语言表达,孩子非常乐于在一切可能中学习语言。孩子生来拥有挖掘不尽的语言乐学潜能,正是在语言乐学中,孩子从无知走向有知。就如每个学生都有认知内驱力、自我胜任内驱力一样,儿童也具有语言乐学内驱力。这不是深奥的理论,其实每个母亲都可体验到。语言乐学内驱力是儿童最早表现、最可持续的内驱力。丁校长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尤其要适应儿童学习语言的快乐情趣,着力激发不同层面的语言乐学需要,唤醒发展交流的语言乐学内驱力,让学生学得有趣,乐学不疲,促进儿童语言素质和谐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借助教师的教学智慧,优先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摈弃机械、被动和强制的教学方法,开掘语文乐学的最佳效应。

丁校长喜欢在阅读经典中汲取。我国古代学者王艮云:“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强调“早年教育使人愉快,要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最重要的,这种倾向是表现在各个方面努力用引人入胜的方式来介绍知识,使获得知识成为愉快的事。”丁校长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她认为,乐学与智慧是一对孪生兄弟;引导乐学是一种智慧的教学创作,教学的智慧就是在不断构筑通向乐学殿堂的多级阶梯。当代小学教育的要义是“学中乐,乐中学”,“没有乐学就没有幸福的童年,没有乐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乐学是从需要切入的。组织小学生学习一般由最低需要开始,逐渐引发与激活较高层次的乐学内驱力,乐学内驱力的唤醒会改组或调节低层次的需要,从而产生强有力的乐学能量。据此,丁校长阐明了乐学与智慧的关系:小学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学习发展都迫切需要感受快乐,学习的快乐在儿童生命力发展中是最前位的;乐学激学趣、出智慧、长学力、养和谐;乐学和智慧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情境是把两者连接起来的中介力量。教师的聪明之举在于智慧地创设乐学教学情境,唤醒每个学生乐学的需要,并鼓励他们去尝试探索。丁校长加强了乐学校风建设,她认为“乐学是一种爱的体验、一种美的追求、一种创造的激励”,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一个“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地学”的境界,使学校成为能对学生有强烈乐学吸引力,并充满欢乐的地方。

丁校长构思出的乐学教育思路:加强小学生读、写、算的学习训练应贯彻始终,但这种基础性的要求决不等于把知识强行灌入儿童的头脑,也并不等于一味用分数刺激来解决问题。乐学教育就是要解开儿童头脑中乐于学习的预期与智慧潜能的密码,并借此推动他们以自主的内驱情意与智慧,去解决学习生活中不断出现的任务与各种难题,且乐此不疲,这就是优先开发学生乐学意识和智慧潜能的力量所在,也是新一代中国儿童接受未来挑战、享受未来幸福的基础准备。丁校长强调,大力倡导与推进乐学教育正是当前小学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现实的实践行动。

二、精彩回放:分享语文阅读乐趣

教育是一种推进乐趣学习的训练。在乐趣学习训练中丁校长好实践。她善于合并同类项,把学习经典的体悟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行动中去。我们回放丁校长在课堂激发与训练学生语文学习乐趣的几个片断。

组合语句之乐。在上《李时珍》一课时,丁校长在出示李时珍的像片之后,先揭示四个词语:“湖北蕲春”、“《本草纲目》”、“药物学家”、“医学家”,要学生用这四个词语说一句话来介绍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一开局就引起学生思考的乐趣,纷纷发言:

“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在他的老家湖北蕲春,编写了一本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在他的老家湖北蕲春编写的。”

“李时珍在他的老家湖北蕲春编写出了《本草纲目》,真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在湖北蕲春,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

阅读教学的起始以“练”寻趣,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部分生字新词,作了组词成句的练习,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变换句式的本领和初读阶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可谓一举四得。

对比阅读之乐。小学儿童正处在积累词语、变化句式的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丁校长抓住这个基点,巧妙地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对比性训练。在上《李时珍》一课时,丁校长呈示课文中的句子,“有一回,父亲遇到个疑难病症,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正是对症良方”。然后让学生比较:①三个带点词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都有“方”,都是药方,……)②“对症良方”的“症”指的是什么?(疑难病症,难以判断,难治的病)③李时珍能当即说出一个“古方”,而且正是“对症良方”,说明了什么?同学们依据老师要求,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获取语言材料对比的思维乐趣,把词语的积累运用和阅读理解巧妙地揉合在一起,感悟到语言的魅力。

词语游戏之乐。增强课堂气氛的趣味性,关键在于教师能针对课文特点,寻找趣味训练的契机。丁校长在教学中经常安排“接龙”填词竞赛活动。她在黑板上呈示:

药       ;药       ;药       ;药       ;……

方;       方;       方;       方;……

然后分组开展“接龙”对抗赛,学生依次说带“药”或带“方”的词语。这种设计激励学生发散性思维,组成较多带“药”和带“方”的词语(如药材,药物,药方,药性……古方,良方、药方、开方……),丰富学生词汇积累。这种“接龙竞赛”练习既调动了学生“练”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多向反思之乐。读须有疑。教师导读贵在引导学生于无疑处求疑。教师“导读”有“正导”、“侧导”、“顺导”、“反导”等。所谓“反导”就是故意从反面进行引导,以引发对比揭示出知识的本质。如丁校长在导读第四小节时说;“我有一个问题,请大家帮助一起解决。第四小节一共有五句话,讲了三件事:为写书积累了经验,亲自采药,拜访群众。这三件事只要有第1、第5句话就够了,中间的三句话不写可以吗?”同学们通过讨论,大家归结出“中间三个句子,不仅突出了李时珍采药过程中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工作,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而且还说明了李时珍正确的研究方法,就是联系实际,亲身实践,通过实验的正确方法”。这里,丁校长从反面引导,组织训练,激发学生发表异见、独见、创见,使学生获得比正面导练更为有效的思考,让学生品尝到学有创意的乐趣。

延伸表演之乐。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偏重单向灌输,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容易觉得枯燥厌烦。丁校长采用了多维组合、延伸表演的乐学教育运作。在讲授《红花草》一课时,老师先播放歌曲《小草》的录音,让学生在熟悉的音乐声中走进课堂。音乐结束后,老师以“小草有哪些品质特点”把学生导入新课,讲课结束后再引导学生概括其特点,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诱导学生为《小草》歌曲重新填词。同学唱起自己作词的歌,手舞足蹈地跳起来,情趣盎然,快乐尽情。又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了《小小的船》课文能读会背以后,老师辅以音乐让他们边唱边跳,使学生在歌舞中体验与分享学习之乐。为多维组合、延伸表演打开了一扇大门:由课堂小天地,进入生活大舞台!

链接发现之乐。进入语文新课改后,丁校长的乐学教学思想得到了生动体现。语文教学不仅要丰富课堂文化内涵,还要大胆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开阔文化的链接发现。在丁校长指导下,邹宁老师在执教《狼和鹿》一文时,出现了这样一个对话场境:

邹老师指着呈现的画面而疑惑地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到处是葱绿的树木,虽然有狼的踪影不时闪过,可是有小鸟在唱歌、小鹿在散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一百多年后的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景象呢?

生1:一百多年后,凯巴伯森林一片枯黄,曾经的葱绿无影无踪。

师:真可惜呀!这么美的一大片森林消失了,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2:森林消失原因是鹿大量的繁殖,它们吃掉了森林中的绿色植物!

生3:可是鹿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提出了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森林在消失,鹿的数量也在减少呢?

生4:我想狼的消灭不但没有起到保护鹿的作用,反而加速了鹿的灭亡。

师: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你的想法很独特,能进一步说说吗?

生4:课文中说,狼吃掉的都是一些年迈体弱的鹿,或是一些得了病的鹿。现在狼没了,传染病就会在鹿群中蔓延,鹿的体质就变差了!

生5:我补充,鹿的天敌没有了,它们生活得无忧无虑,不用东奔西跑,长期这样不锻炼,体能也会下降。饥荒来临时,得病时,他们就没有能力去抵抗。

师: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对手是进步的动力。”安逸的鹿,没有了对手,也会怠懈。这位同学的想象真开阔!

生6:我发现森林的消失是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们杀掉了狼,破坏了生态平衡,鹿过多繁殖,毁了森林!

师:你说到了一种生态平衡的问题,很深刻!

生7:我发现了真正的祸首是人!

生8:我补充,人为了保护鹿,但毁灭了森林,又害了鹿!

师:你们的发现越来越深入了!你现在想对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猎人说些什么呢?

生9:猎人们呀!你们好心保护了鹿,却连森林都丢了!你们的后代到哪里去打猎?请思考吧!

师:你提出了有远见的忠告!

生10:我想对猎人说:你们要保护鹿,但前提是首先要保护好自然!

师:一针见血!

生11:猎人们呀!你们不但要会打猎,而且要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平衡的知识,用这种知识去调节,这样的悲剧就不会重演了!

………………………

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精神,语文学习需要文化的链接发现。这种文化的链接发现是一种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一种情感和智慧在文本内外的翱翔,是一种探究,更是一种快乐。

多年来,丁校长用乐学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她选择“文质兼美”的课文精讲,与学生共同分享,强调唤醒、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乐学的能动性,打开学生语文学习的智慧之门,她从整体着眼,进行分组教学、单元教学以及多种课型的探索,每堂课都体现乐学新意,使学生兴味盎然,乐在其中。

她设计开放“语言应用”的语趣听说读写,要学生感受生活中交际的语言要求,给学生营造语言和思维历练的氛围。她扬弃脱离情意的纯语言外壳训练,把语文训练定位在具有人文价值的、作为思想交际工具的基点上,追寻知识内核传输、情感意志陶冶、精神境界开拓、语言行为习惯养成的和谐铸造。

她创设以乐学为主线的教学情境,构造“多元发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尝试打破学科界限,把音乐、绘画、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引进课堂,增强生动活泼的戏剧性要求,吸引学生参与。生成激趣的、动态的课堂语言学习交流,让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语言交流的魅力。

她带头引进时代活水,揉和课文的人本性、工具性、情趣性于一体,注重课内生成、课外拓展;强调乐学与会学的协调,用乐学促成会学,用会学激励乐学;她注重让学生在动态中汲取语文知识,训练多阅读、多摘抄、多交流,在交流中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开掘学生自我探求知识之乐、自我表现学习之乐,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她注重照顾学生的差异性,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组织差异性教学;对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每课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以此让语文学习快捷的学生充分发挥才智,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博览广收超前学习;也让学习慢拍的学生乐意达到基本要求,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学生布置每课不同作业要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作业内容,做到保“底”而不封“顶”,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特长差异组织不同情趣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表达智慧潜能,在参与中激发乐学进取,确保每位学生的求知需要得到相应满足。学生们都喜欢听丁校长的语文课,语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斐然,取得了预期研究效果。

听丁校长的课,你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她以学生为主体,以“精练”、“乐练”为两翼,对语文课堂训练运行机制的娴熟把握所形成的独特教学艺术风格。她组织语文精练,强调练思路、练内涵、练关键;她组织语文乐练,强调练情趣、练互动、练全体。乐学不是忽视基本训练,而是以练导趣、化趣为乐,练有规范、练有梯度、练有差异、寓练于趣。

听丁校长的课,你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她着力建构“快乐与智慧交朋友”的语文学习生长点,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成功快乐。语文课的优美更体现在学习的协调、学习的成效上。学习的协调滋养学习快乐,学习的成效导向学习自信,快乐与自信又导致学习的自我激励。面对小学新课程改革,丁校长多次指导老师们注重教学目标与训练设计的协调,训练契机与教学流程的协调,训练环节与课文内容的协调,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协调。

三、开拓展示:推动小学乐学教育工程

小学乐学教育富有发展前景,丁校长认准了方向,勇于开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任无锡师范附小校长时,她是附小“乐学教育”探索的组织者、参与者和领头人,执意开拓小学乐学教育工程。

激发乐学诗意,营造乐学校园。她反复强调,儿童的和谐发展在于乐学。乐趣式微,学习减力;情趣盎然,学习努力;乐学激趣,知能长进;乐学激智,个性发展。从小获得学习快乐,长大不容易抑郁。她坚持把乐学的愉悦性、和谐性、自主性的教育理念转化为“乐学是一种爱的体验、一种美的追求、一种创造的激励”的教育实践。她响亮地提出,“人人具有乐学内驱力。轻负担、高质量,把小学办成儿童学习的乐园。”丁校长带领全校教师开展“构建乐学校园、优化个性发展”的实验,把“乐学教育”深入到课程改革、教学智慧、课外活动、评价手段革新、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家长教育理念更新等方方面面,创造性地建立了乐学范型、乐教范型、乐动范型、评价范型,倾注全力为儿童创造充满欢乐的校园、还给儿童欢乐的童年,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小学乐学教育的系统工程。可喜的是,该项改革成果在当时就受到国家教委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无锡师范附小成为全国首批推广愉快教育经验的7所学校之一。近几年来,丁校长又把乐学教育实践在新的职场——无锡市新开河实验小学、无锡市侨谊实验小学。她带领教师致力营造乐学做人、乐学合作、乐炼体魄的和谐校园。要求每个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乐于玩耍。她给每个班级配备铁环、螺陀、溜冰鞋、呼拉圈等,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快乐地玩,力求人人会走铁环、会打螺陀、会溜冰、会塑陶艺、会转呼拉圈、会下棋、会游泳、会弹奏、会编小报等。很多小朋友说:我们在侨谊实验小学学习真快乐。

创设乐学情境,消解厌学情绪。在开展乐学过程中,丁校长引导教师研究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注重治理厌学现象,竭尽全力为儿童学习愉快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克服与解决“苦学——厌学——懒学——逃学”的恶性循环。老师们组织充满童趣的“大象助人”、“骏马奔腾”、“蜜蜂采蜜”等活动,让特长强的学生得到提高,特长弱的学生在普及的意义上得到兴趣培养与技能训练。老师们创设参与性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在自评与互评中寻求进取;引导学生寻求自尊、自主、自信的学习方式。老师们改变学生感到畏难的考试方法,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通过购物给钱、找钱方式,让他们计算加减法,在活动中完成考试目标。在书面考试中若有考不好的,还可申请再考一次。让学生“寓考于乐”,增加学习的愉悦感、成就感。不同的学生学习有快有慢、有好有差,老师们借鉴复式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使“尖子”吃“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给以特殊关注,使孩子们学生们各得其所、各有所乐。从而厌学在乐学教育中逐步得到了消解。

乐学促进智慧生成,乐学促进规范养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乐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丁校长倾注了更多的精力拓展品德规范的乐学训练。学校建立了18个社会活动基地,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建立校外辅导员制度,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创造条件。还采取了办家长学校的方法,把学生的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请来,由富有经验的教师为他们授课,同家长一起探讨“怎样才是真正爱孩子”、“怎样让孩子知道敬爱长辈”、“怎样促进孩子乐学”等问题,使人际关系、老幼关系趋向和谐协调的发展,其中关键是要让家长学习与孩子沟通的艺术,共同构建乐学氛围。这样一来,学生的问题行为明显减少了。实践表明,儿童的日常学习活动所引起的愉快或痛苦,都有明显的道德后果。乐学不仅在智慧训练上是最好的,在品德规范的养成上也是最棒的。

乐教之师培养乐学学生,智慧之师培育智慧学生。推动乐学教育关键在教师。目前陈旧的教育观念束缚实施乐学教育,阻碍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新世纪的教师要把教育着力点放在唤醒学生的学习预期上,激发进取心、成就感、乐学的内驱力。丁校长常说,“乐教之师才能培养出乐学的学生,智慧之师才能培育出智慧的学生”。

丁校长为实现乐学教育理想,在学校的现代管理中也想出了不少办法。围绕智慧型教师的团队建设,要求教师有智慧地引导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寻找学习乐趣,善于为学生创设情趣盎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信与可敬。着力加强教师工作团队的校本培训,她亲自讲,也请专家来讲。重点是要求教师在自学和实践中磨练,增强每个人的乐学教育智慧与创新潜力;要求教师每堂课都能准备一个热门或合时的乐学话题,寻求新颖独特,以体验自己的乐教智慧;用富有情趣、幽默、幻想和放松的方式,从乐学与智慧的结合上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激励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加深教育教学的快乐,从中获得自由和幸福。丁校长还加强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的乐教工作室建设,组织老师们研讨乐学设计的情趣性,展示乐学教学活动,剖析反思性乐学教学案例,交流智慧性教学的故事,从而达成每个教师乐教的效能与效绩。使教师的个人努力与团队协作融为一体,提高智慧型教师的整体水平。

五、走出国门:促进国际乐学教育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丁校长致力“乐学教育”实验,在当时中国基础教育界很有影响。她在小学“乐学教育”方面的真知灼见与成功经验亦引起日本、新加坡等国教育界的兴趣。由于日本教育界对学生中的厌学、逃学现象也深感困惑。1993年应有关方面的邀请,给日本的一些行政长官、教育工作者及企业家做了“乐学教育”专题讲座。她是全国小学教师中第一个赴日讲学的人。1998年2月—6月丁校长又被日本文部省聘为鸣门教育大学客员教授,作“乐学教育”专题研究,成为全国小学教师中第一个应外国特邀的研究员。1998年11月又应邀去新加坡讲学。丁校长的讲演主要内容有:

——中国有乐学的深厚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教育思想,提出“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明代教育家王阳明也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条,日就枯槁矣。”

——小学生学得苦,往往容易扼杀学习乐趣与后劲,智慧潜能也难以激发。小学教育重在引导儿童把获得知识与智慧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来对待,而不是苦恼的事情。小学教育应拒绝使孩子落入痛苦的学习陷阱。

——当然,乐学教育不是脱离课程标准,而是提升实现课程标准的教育机智;乐学教育不是忽视基础学力,而是激励学生发展基础学力的个性积极性;乐学教育不是降低学习要求,而是唤醒学生自我展示的浓浓情意。拓展乐学教育、学会乐学教育是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质要求。

——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欢欣鼓舞,这样的学习体验才深、长进才大。学习痛苦的孩子在压抑中爬行,学习欢乐的孩子在舒展中飞翔。遗憾的是在有些学校中这些教育的理想追求被冷落了。

——儿童是未来的希望与创造力量,这希望与创造尽在乐学教育之中。乐学教育对提升希望与创造力具有广阔的前景。

日本教育界的一些人士很重视丁校长的讲演,前文部省大臣曾表示:有机会来中国,一定要到无锡看看。

——————————————————————————

职业人生格言

理想的学校是欢乐的学校,理想的教育是乐学教育。

撰 稿     俞瑞康(无锡高等师范学校)